(2023年3月21日-香港)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廣核新能源”或“公司”,股份代號:1811)宣布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業績。
二零二二年度業績摘要: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為2,430.1百萬美元,同比上升3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溢利為214.4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為195.1百萬美元,同比下降20.1%。
? 倘剔除一次性調整,主要包括:(1)2021年有關追溯重列的溢利影響59.4百萬美元;及(2)確認2022年物業、廠房及設備的除稅后減值虧損61.8百萬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的溢利將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過往呈報的比較數字增加34.0%。
溢利增加乃主要由于(1)韓國項目燃料毛利增加;及(2)風電項目的發電量增加的貢獻;部分被(3)煤價上漲導致聯營公司虧損所抵銷。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每股盈利為4.55美仙。
? 董事會建議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股份0.91美仙(相當于每股股份7.09港仙)。建議股息的派息比率為20%。
由于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之修訂導致追溯重列,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溢利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過往呈報的比較數字增加59.4百萬美元。倘剔除一次性調整,主要包括: (1)2021年有關追溯重列的溢利影響59.4百萬美元;及(2)確認2022年物業、廠房及設備的除稅后減值虧損61.8百萬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的溢利及每股盈利將分別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過往呈報的比較數字增加34.0%及35.9%。
2022年,集團的收入為2,430.1百萬美元,較上年度上升36.9%。來自中國風電項目的收入為692.8百萬美元,較上年度的569.2百萬美元增加21.7%。有關增加主要是由于風電項目的發電量增加及新增裝機容量所致。來自韓國的收入為1,377.4百萬美元,較上年度的849.3百萬美元增加62.2%。收入上升主要是由于電價大幅增加及于2021年4月開始商業營運的109.5兆瓦大山生物質項目貢獻。
2022年,集團的經營溢利為589.7百萬美元,較上年度上升22.9%。經營溢利增加主要由于風電項目的發電量增加及韓國項目的燃料毛利增加所致。
董事會建議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股份0.91美仙(相當于每股股份7.09港仙)。建議股息的派息比率為20%。
業務回顧
集團的資產組合包括位于中國及韓國電力市場的風電、太陽能、燃氣、燃煤、燃油、水電、熱電聯產、燃料電池及生物質發電項目,集團在中國的業務分布19個省份、兩個自治區及一個直轄市,地理分布廣泛,業務范圍多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及韓國分別約占集團權益裝機容量8,986.5兆瓦的75.9%及24.1%。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項目(即風電、太陽能、燃氣、水電、燃料電池及生物質項目)占集團權益裝機容量的82.6%;傳統能源項目(即燃煤、燃油及熱電聯產項目)占集團權益裝機容量的17.4%。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權益裝機容量達8,986.5兆瓦,同比增加6.9%,其中風電及太陽能合共新增權益裝機容量達619.7兆瓦。風電權益裝機容量4,419.1兆瓦,同比增加569.7兆瓦或14.8%;太陽能權益裝機容量1,186.8兆瓦,同比增加50.0兆瓦或4.4%。風電、太陽能占集團權益裝機容量的62.4%。截至2022年12月31日,發電廠的控股裝機容量達到8,234.5兆瓦。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控股發電項目的發電量達19,189.7吉瓦時,較上年的18,162.0吉瓦時增加5.7%。發電量增加主要由于來自新增風電及太陽能項目的貢獻及現有風電及太陽能項目發電量增加所致。其中中國風電項目及中國太陽能項目發電量分別為9,370.8吉瓦時及1,692.4吉瓦時,增長率分別為22.9%及6.4%。
未來展望
2023年是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集團深入踐行“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守正創新,開拓進取,著力夯實傳統業務發展基礎,加快構建發展新格局,全力培育發展新優勢,努力實現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各項任務目標,以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新能源企業。